当前位置:主页 > 学校新闻 > > 学校新闻
河南幼儿师范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
来源:河南工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

  河南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总结报告

  从2013年初至今,学校各项工作紧密围绕“创建省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”这一中心,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,深入探讨,细化调整,编写了“园校合一、理实结合、多轮交替、(师德、技能、女教)三位一体”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两年来,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按此方案试行,现总结如下:

  一、突出女校特点 优化课程教材

  学校充分发挥女校人才培养的优势,突出“因材施教、因性施教“的教育理念,培养具有性别平等理念,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知识,具备能从事实践教学、幼儿园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,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,适应现代幼教发展需要的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及管理人才。在课程改革方面,突出“宽基础、模块化、全实践“的特点,采用“人文基础模块+职业素养模块+职业能力模块+职业拓展模块+女性主体教育模块” 的课程体系,进一步彰显女校职业教育“强师德、重能力、融平等、促发展”的特点,充分发展学生个性,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目前已完成2门(女教和舞蹈)精品课程的建设,课程资料全部上网。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,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尝试先进性别文化与幼教专业的融合,经过努力,现已出版了走过花季、现代礼仪、幼儿文学、幼儿美术、幼儿教育、音乐6本校本教材。

  二、提升队伍建设 探索“双导师制”

  多年来学校重视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教师培训,注重青年教师深入幼儿园实践,通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再培养、遴选和聘任兼职教师等方式,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、操作技能过硬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使教师的知识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趋于合理。

  在人才培养途径方面,努力探索“双导师制”。为了解决实践专家匮乏的难题,学校一方面,积极吸纳幼教界的专家及优秀骨干教师进校讲座或直接授课外,还邀请合作幼儿园或幼教机构,把幼儿园原生态的活动及教师优质课大赛搬进课堂,学生、教师与评委、专家一起,共同讲评、研讨;另外,学生在幼儿园实践阶段,合作单位---幼儿园还专门制定了“一对一”甚至“三对一”的培养方案,经过探索,效果良好。

  三、强调计划教学 关注教学过程

  为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,有较强的可操作性,使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,严格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,实施教学质量监控,更多关注教学过程。主要体现在严格规范教学任务的下达和执行,落实好师资配备和教材使用,加强教学质量监控,通过教学督导、教学检查、教师听课、学生评教、学生代表座谈、阶段总结等方式,加强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。

  四、完善教学制度 规范教学行为

  专业能力课程经过广泛调研,与幼儿园实际对接,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,实训标准、课程设计和实训指导由各教研组集体讨论,并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相关成员审定通过;各任课教师按课程实施方案认真备课、精心组织教学,严格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,坚持每学期教学校长、学校教学督导、教务主任、教研室主任及老师听课制度,并对课程进行记录点评,然后对共同问题进行把脉、指导。改革考试评价制度,在严格考试纪律,严把考试质量关的同时,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体验,增加学生自主评价和幼儿园实践评价环节。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、学生座谈会,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等途径,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。坚持教研组活动做到“四有”(有计划、有过程、有落实、有总结),开展同头课教师之间集体备课,发挥集体的智慧上好每一门课。各教研室之间定期沟通讨论,促进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,优化课程教学。

  五、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实际能力

  学校立足“学科课程专业化,专业课程实践化”,更加强调学习内容来源于工作,学习方法是在工作中学习,将学习过程、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相联系,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。增加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的比重,进一步加大实习、实训力度,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,注重获社会能力、方法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的同时,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不断变化的新需要。

  六、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手段

  教改过程中,本着全员参与、参与全程的原则,动员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,大胆改革。根据教学目标、教材要求、课型内容、教学条件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,立足整体,优化课堂教学过程;推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、以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育原则,深入开展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场景教学、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。通过幼儿园模拟教学、幼儿园实践活动参与等方式,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,增强教学的实践性、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高教学质量。

  同时,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,通过运用现代化 PPT课件、教学视频,动漫等多元化教学手段,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  七、改革评价模式 激发学习动力

  “一个只顾低头走路的人,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,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”。教学质量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,又要看重过程。因此改革阶段性评价为形成性考核,从单一的试卷考试的方式为考试、抽查、公开展示、汇报成果、活动设计与课堂展示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手段;同时,在评价主体上改变教师的唯一性,增加学生自评、小组互评、教师互评,幼儿园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,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新性,为培养高质量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八、发挥学生主体 丰富校园文化

  突出专业特色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,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育的全过程,充分发挥课堂德育教育主渠道、主阵地作用,注重德育渗透和行为养成教育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利用第二课堂,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培养“四自”精神,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,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、自我创新。

  九、存在的问题

  1.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需进一步发展;

  2.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,将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任务。

  3.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,也将是一项相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。

上一篇: 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下一篇: 我校“文明风采”竞赛活动摄影类比赛成功举